金年会 分类>>

金年会- 金年会体育- 官方网站要闻 交大一附院一周新闻回顾

2025-08-03 20:04:0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金年会,金年会官网,金年会平台,金年会登录,金年会网址,金年会网站,金年会官方网站,金年会体育,金年会数字站,金年会app,金年会电子娱乐,金年会体育赛事,今年会体育,金年会最新网址入口,金年会靠谱吗为强化新任干部政治意识和规矩意识,促进新任干部提高站位、拓宽视野、转换角色、提升素养,全面提升适应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发展需求的各项本领,8月2日-3日,医院组织召开“高质量发展先锋训练营”新任干部培训,本次培训的范围为2023 年12月职能管理部门换届后的全体管理干部,以及 2023年以来新任的学科干部,共162 人。培训邀请到国内一流的教授学者、知名医院管理者联袂授课,他们分别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中层干部的领导力与执行力、优秀管理者的进阶之路拓展训练、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研究型医院建设、党性教育、智媒时代医院的宣传引领与舆情应对进行讲解,并通过专题讲授、案例模拟、实战演练、讨论交流等形式加强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提升培训质量。本次培训中,参会干部分为五组对第四次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分组讨论,各组围绕报告的主题主线、目标任务、战略部署等核心内容展开深入探讨,大家结合工作实际踊跃发言,既肯定了报告稿的高深立意和丰富内涵,也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提出了建设性的修改建议。

  7月28日,医院领导班子务虚会在陆港院区召开。会议结合前期调研情况,重点围绕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和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讨论完善第四次党代会工作报告,研究“十五五”发展规划。会议由党委书记马辛格主持,院领导班子成员及党委委员等参会。与会领导一致认为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稿)定位高远、主题鲜明,是医院未来发展的纲领。大家从党建引领、目标落实、多区建设、人才队伍、学科特色、医疗服务质量、精益运营、智慧医院建设、现代化管理、人文医院及满意度提升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吕毅院长强调,报告需广泛听取意见,系统总结“十四五”经验教训,激发改革创新精神,聚焦人才核心和学科科研,破解难题推动发展。马辛格书记总结指出,报告应突出战略思考和落实路径,以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为总抓手凝聚共识,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注重管理创新和人工智能应用探索。他要求集思广益完善报告,为医院长远发展提供指引。

  7月20日,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设置省级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脑损伤评价质量控制中心的通知》,陕西省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专业医疗质控中心挂靠西安交大一附院,这是行业对我院肾移植科综合实力与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的高度认可。肾移植科主任丁小明教授任中心主任委员,器官捐献与获取(OPO)科主任丁晨光任副主任委员,胸外科主任张广健、肾移植科副主任项和立、肝胆外科副主任王博、心脏外科师桃教授、神经外科刘昊教授、肾移植科李杨教授当选委员。我院肾移植科是国家重点学科等,1979年在西北率先开展肾移植,累计超7900例,最长存活45年,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未来将发挥引领作用,推动该领域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心血管外科李勇新教授、菊地庆太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高危尿毒症(长期透析)患者,同期实施了微创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和经心尖二尖瓣钳夹术(TEER)。患者张先生(化名)同时患有严重冠心病(三支病变、急性心梗)、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及糖尿病肾病V期(尿毒症),传统开胸体外循环手术风险极高(EUROScore 10分),极易导致肾衰竭。面对挑战,多学科团队制定了周密的微创杂交方案。手术于5月20日进行。团队克服了患者血管钙化严重、凝血功能差等难题,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状态下,成功完成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搭桥,并同期通过TEER技术有效消除了二尖瓣反流。术后患者心功能显著改善,恢复良好并已出院。李勇新教授指出,此创新微创复合技术避免了体外循环和开胸的巨大风险,为既往无法手术的高危复杂心脏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标志着医院在复合微创心脏病治疗领域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为精准对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医疗需求,7月29日,由陕西省卫健委主办、西安交大一附院承办的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岗前培训班在西安开班。陕西省卫健委副主任赵岚、苏陕工作队副领队刘旭东、陕西省委组织部干部调配处副处长薛薇、交大一附院党委书记马辛格等出席,苏陕两地55名帮扶医疗人才参训。开班仪式上,马辛格强调帮扶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举措,需将培训转化为基层“补短板、提能力”的实际成效。赵岚提出四点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淬炼医德医风、加强团队协作、严守纪律底线。刘旭东呼吁学员聚焦县域迫切需求,搭建苏陕医学桥梁。学员代表梁妍表态将从技术协作、科研攻关、人才培养三方面发力攻坚。培训首日,马辛格作党建引领专题报告,学员实地参观陆港院区急诊中心、国家医学中心展厅等智慧医疗场景,并听取陕西省卫健委基层处关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政策解读。后续课程将围绕医院管理、医疗质量、人文关怀等展开,助力学员角色转换,为乡村振兴注入医疗动能。

  陆港院区肝胆特种外科病区成功完成全球首例磁压榨胃造瘘术,为一名特殊患者重建生命营养通道。该食管胃结合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因难治性吻合口狭窄无法进食,经历多次内镜治疗无效,且存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绝对禁忌症,同时拒绝传统外科造瘘手术。严小鹏主治医师与张苗苗博士团队在吕毅教授指导下,突破性应用磁压榨造瘘技术。在多学科协作下,通过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联合超细内镜,精准将两枚磁体分别置于残胃内及皮下。磁体相吸形成持续压迫。术后10天成功建立造瘘窦道并置管,安全解决了患者肠内营养供给难题。此技术由该院磁外科团队基于多年基础研究首创并实现临床转化,科技查新确认为国际首例。

  7月23日,在心血管内科袁祖贻教授的统筹指导下,卢群教授团队成功完成我省首例经左心途径心内膜心肌活检术(EMB)。该技术为疑难心肌病诊断的“金标准”。患者为一位长期不明原因心衰的中年男性,因病变主要位于左心室,团队选择风险更高、技术难度更大的左心途径EMB。团队精心制定预案,在多模态影像实时引导下精准取样,多学科紧密协作保障安全。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所获组织将为精准治疗提供关键依据。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陕西省空白,是我省心血管介入诊断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彰显了我院区域疑难心血管疾病中心的创新实力,将有力提升区域诊疗水平。

  7月21日,医院举行新员工岗前培训开班仪式。院领导班子、院长助理及党政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欢迎340余名新员工加入。吕毅院长回顾医院历程,强调加入即肩负崇高使命,勉励大家传承“厚德、博爱、精医、卓越”院训,在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关键期快速成长。院领导们为新员工代表逐一佩戴院徽,象征身份转变与责任传承。新员工代表发言并庄严宣誓,展现投身医疗事业的决心。本次培训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涵盖医院战略、文化、管理、技能及职业素养等课程,组织参观陆港院区现代化设施及国家医学中心成果展厅,并协同临床技能中心开展急救技能实训,精心设计的素质拓展活动有效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集体认同感。新员工们表示将以培训为起点,将个人成长融入医院高质量发展大局,为守护人民健康贡献智慧与力量。

  为响应国家卫健委“体重管理年”号召,落实“关口前移、医防融合”策略,我院于8月1日成功举办“职工健康体重管理训练营”开营仪式。该活动是对国家政策、学校部署的积极响应,更是医院关爱职工的实际行动。仪式上,公共卫生中心陈天艳教授介绍了活动背景与前期体质评估情况。冯广林副书记强调医务工作者应成为健康践行者,“科学体重,医者先行”。王友发教授引用2023年数据(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57%,糖尿病患病率17%)警示健康形势严峻,呼吁整合资源探索有效模式。健康医学科马茂主任、妇产科李芬教授分别介绍了多学科协作的后端健康管理和特殊人群干预要点。营员代表刘文俊博士表达了医务工作者改善自身健康以更好服务患者的愿望。训练营旨在通过科学管理帮助职工改善核心指标,降低慢病风险,提升健康水平;同时期望医务工作者以身作则,树立健康榜样,增强宣教公信力,并致力打造院内体重管理示范样板,辐射社会,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为迎接国家基地考核检查、提升培训质量并为教师节评优提供依据,教学部于7月28日组织召开2024-2025学年住培专业基地和专培专科基地工作总结暨评优会议。会议特邀院内马清涌、刘小红、宋政军教授及交大二附院李丽君、贾晓黎教授担任督导。教学部李雁部长、祁磊副部长、康晓薇副主任及各基地主任、教学主任、秘书等60余人参会。祁磊副部长主持并致辞,感谢各基地付出,强调评优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旨在“以评促建、互学互鉴”。各基地主任依次汇报,围绕医院重点任务、国考指标等,系统总结学年工作完成情况、特色亮点、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督导专家马清涌教授作总结点评,充分肯定各基地在制度落实、过程管理、师资建设和学员培养方面的成绩。他强调本次会议是展示成果、共享经验的平台,希望各基地相互借鉴,破解难点、打造亮点,共同推动我院住培、专培工作再上新台阶。

  7月31日,教学部组织召开了2024-2025学年学科系教学工作总结会。副院长、院内外教学督导专家、相关中心负责人及各学科系教学骨干等50余人参会,教学部李雁部长主持。副院长感谢教学人员付出,强调会议是总结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医院制定了教学工作量化考核评估和奖励办法,通过有组织的教学助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李雁部长介绍了评优原则,要求公平公正实名评分,并鼓励各学科系充分展示创新亮点,互学互鉴。各学科系围绕年度重点任务、国考指标及国家医学中心创建要求,汇报了学年教学工作,展示了常规工作、重点成效与特色创新。院教学督导组长马清涌教授点评,肯定各系主任的重视与投入,期待将交流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效。二附院督导专家纪宗正教授高度评价一附院教学成绩,希望两院加强沟通,推动临床教学同质化,共同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7月30日,护理部举办“追光而遇 沐光同行”主题迎新会,热烈欢迎125名新护士加入。党委冯广林副书记及各党政职能部门负责人、各辖区总护士长、护士长、护理部新人成长导师职能组核心成员、2025届新人成长导师及全体新入职护士参加了本次活动。冯广林副书记致辞强调护理队伍是医院安全基石、人文温度计和发展活水,勉励新护士以“追光者”姿态融入医院,扎根实践成长。李洁琼主任寄语新人在医院沃土上精进技术、传递仁爱,尽快适应、做好规划,并带领全体新护士庄严宣誓。护理部重点介绍了自2014年启动的“新人成长导师陪伴项目”。14位导师以诗朗诵《灯塔·引航》诠释使命,参会领导为新一届导师代表颁发了聘书。优秀导师代表及科室分享了带教经验,精神卫生科进行了人文护理案例展演。

  7月26日,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麻醉学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六届专委会,由100名委员组成,其中常委34名。我院麻醉手术部副主任邓斌再次当选常务委员。邓斌副主任长期致力于急危重症患者(高龄小儿、胸科、心脏大血管、神经外科)麻醉、口腔舒适化医疗及围术期脑保护研究。主持国家级、省级等科研项目16项,发表论文53篇(SCI收录29篇,单篇最高IF 15.304)。邓斌表示,未来将在科室朱耀民主任指导下,依托专委会平台,继续在口腔麻醉的国际交流、科研创新、急危重患救治、技术推广及团体标准制定等领域贡献力量。

  7月24日,为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安交大一附院与宁强县天津医院共同承办的“秦医强基·惠民薪火行”(宁强站)活动成功举办,聚焦基层需求实施三大举措:专家团队在宁强县天津医院开展大型义诊,服务群众近百人次,创该院单次义诊新高;开幕式上,我院副院长阐述了构建“人才培养+学科共建+技术支持”长效帮扶体系的规划,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秘书长王卫东表示将协调资源建立长效支持体系,地方政府高度评价并表示全力保障合作;专家团队深入对接宁强县天津医院多个学科,通过专题研讨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精准技术指导和质量提升支持,将技术扎根基层。本次活动是我院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推动资源下沉的关键实践,未来将持续赋能基层医疗网络建设。

  7月25-26日,陕西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影像工程与技术专委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在西安召开,由西安交大一附院承办。省内医疗机构、高校及企业代表参会。会议聚焦“医学影像工程与技术的创新与转化”。杨健教授主持并强调会议旨在分享前沿成果、推动创新发展。万明习教授致辞指出该领域是生物医学工程关键分支,在精准医疗、智能诊断方面取得突破,呼吁以临床问题为核心深化医工企协作。张明教授致辞强调医工交叉融合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一附院相关支持政策。省内外专家卢虹冰、刘洋等做了专题讲座。会议还展示了9项优秀医工交叉项目提案。杨健教授总结指出,未来将重点聚焦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分析、新型成像技术、设备研发及临床转化,助力陕西省医工领域高质量发展。

  7月26-27日,由陕西省抗癌协会及肿瘤影像专委会主办、西安交大一附院承办的“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委会2025学术年会”及“2025肿瘤影像青年医师临床技能大赛”在西安举行。年会聚焦“肿瘤影像与精准诊疗”、“AI新技术与肿瘤影像”及“分子影像与肿瘤诊断”等前沿主题,深入探讨了肿瘤TM分期、低剂量CT规范应用、影像结构化报告质控等临床问题。广东省人民医院梁长虹教授、西安交大一附院冯广林副书记、陕西省抗癌协会宋张骏理事专家、西安交大一附院杨健主任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强调了技术创新落地、区域协作及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省内外专家围绕新进展进行了专题讲座。同期举办的青年医师技能大赛吸引了全省12支代表队参赛。比赛通过理论题、临床实战题和终极思考题等形式,全方位考察和提升了青年影像医师的肿瘤诊治基本功与临床思维能力。

  7月24日至26日,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办、榆林医院承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及前庭康复研修班”在榆林成功举行。本次研修班聚焦眩晕诊疗前沿,采用精品小班模式,吸引全国7省市49名学员,通过“理论授课+实操训练+病例研讨”三维教学,系统传授眩晕诊疗核心技术,赋能基层医疗。孔维佳、王恩彤、王璟、张青等9位国内权威专家及西安交大一附院眩晕团队组成讲师团,打造“理论-技术-应用”全链条学习矩阵。培训内容涵盖眩晕诊疗全链条,包括VNG、vHIT操作质控与报告解读、典型/不典型/难治性BPPV诊疗策略等核心主题。专家授课深入浅出,晚间“一对一”实操指导巩固技能。研修班有效推动了区域眩晕专科协同发展,为提升基层眩晕诊疗水平、促进学科规范化建设注入了专业能量。

  7月27日,心血管内科在陆港院区成功举办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心脏重症诊疗新进展培训》,心内科副主任陈涛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白玲教授致开幕词,陈涛教授介绍了本项目的总体设计与课程目标。上午课程以系统讲解为主,授课专家结合最新指南与临床实践深入讲解,为学员带来了最新的指南解读与诊疗进展。特色实操教学模块让学员在专家指导下,于配备ECMO、IABP、临时起搏器、CRRT等设备的现场进行实操演练,心内科医护团队全程带教,手把手指导。本次培训内容全面、形式新颖、师资雄厚、操作性强,获学员一致好评。

  7月27日至31日,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大会(AAIC)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神经内科认知障碍诊疗研究团队多项研究成果在大会上交流,聚焦认知障碍危险因素和仑卡奈单抗应用。屈秋民教授、王瑾教授和马楼艳教授现场展示了7篇壁报。王瑾教授代表团队就APOE基因型与受教育程度对认知障碍的相互影响作口头报告。会议期间,屈秋民和王瑾教授接受了丁香园等媒体采访,受到与会专家广泛关注。作为全球认知障碍领域最高水平会议,AAIC汇聚顶尖专家。本次会议团队共有19项成果入选壁报交流(7篇现场展示),1项口头交流,是收录最多的团队之一,彰显了其国际影响力。成果获同行高度评价,为未来合作奠定基础。

  7月22日,陕西省人民医院综合内科赵媛主任率医护团队参访我院重症医学科,重点就亚重症病房建设与管理进行深入交流。活动由重症医学科石秦东主任、马佳佳护士长组织协调,重症医学科二病区郭利涛副主任、邢欣副护士长代表科室欢迎来宾。双方围绕亚重症与重症病房的功能定位、收治标准、流程优化、康复开展及陪护管理等关键议题展开热烈研讨。赵媛主任团队实地参观了二病区重症及亚重症病房,重点了解了其陪护管理、早期康复和健康宣教特色。重症医学科二病区自2022年开诊,已形成“11张重症+8张亚重症”病床的规范运行体系。其亚重症病房严格按重症标准建设管理,收治重症患者,特色在于保障高水平救治的同时允许家属陪护,融合救治与人文关怀。作为西北地区率先建立并成熟运行该模式的单位,未来将继续加强与兄弟医院的交流协作,共同推动重症医学发展,守护百姓健康。

  7月26日,由国家卒中学院西北分院、陕西卒中专科联盟等联合主办的颈动脉狭窄血管重建培训会在延安成功举办。国家卫健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韩建峰教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白茫茫等专家,与百余位基层医务人员齐聚革命圣地,共研诊疗新技术。会议聚焦临床实践,通过三元模式展开培训:北大三院、华西医院、交大一附院专家解析颈动脉外科治疗现状、CEA与CAS技术选择要点;利用智能模拟器开展颈动脉支架植入(CAS)沉浸式操作训练;杨林教授团队通过尸头标本解剖,现场演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关键步骤。闭幕式为学员颁发国家级培训认证证书。本次培训将延安实事求是精神融入学术交流,显著提升基层医生技术实操能力,推动CEA、CAS及新型TCAR技术在延安地区卒中中心落地,为守护群众脑血管健康注入红色力量。

  7月17日,由陕西省保健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安交大一附院承办的“第五届CRRT护理技能大赛”在西安成功举办。开幕式上,石秦东教授与李洁琼主任强调了护士在CRRT救治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勉励护理人员夯实技能、学习前沿,守护患者生命。赛前,河南省人民医院朱世超护士长与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刘遵季护士长分别就血透导管感染防控和CRRT联合二氧化碳清除技术进行了前沿讲座。大赛设置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两大环节。在权威评审团监督下,19名省内及新疆、甘肃、宁夏选手同台竞技。经过激烈角逐,西安交大一附院郭俊青、城固县医院胡亚芳等获一等奖。本次大赛是技艺比拼与风采展示的舞台,连续五年为行业培养高质量技术人才,推动重症护理向专科化、精细化发展,助力更好守护危重患者生命。

  为响应国家战略,提升青少年健康素养,陆港院区策划推出“青春护航·健康一夏”系列活动。首期活动聚焦儿童生长发育,由黄燕萍教授、吴红艳教授领衔儿科内分泌团队开展了高标准公益义诊,共接待362人次。活动提供标准化闭环服务包括高效预检分诊、免费骨龄测定、体成分分析等专业检测,以及专家“一对一”深度解读,针对性解决肥胖、性早熟、矮身材等问题。同时创新分层服务模式,包括基础筛查普惠化、重点病例个体化定制方案、并建立管理微信群长效跟踪。义诊专家指出,此举落实了“早筛早干预”,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健康素养。活动是陆港院区践行社会责任、创新“医校家”协同健康守护模式的成功实践。据悉,“青春护航·健康一夏”系列活动正持续开展,皮肤科优惠治疗、康复科脊柱侧弯夏令营进行中,口腔科、眼科及精神心理科活动即将推出。

  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医院感染科何英利主任联合护理部、门诊部及专家团队,于当日上午在医院门诊南广场举办了“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 共筑健康防线”义诊及科普宣讲活动。活动现场,专家团队耐心解答市民疑问,详细讲解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预防、临床表现及规范治疗知识,并开展了肝炎传播和肝硬化饮食专题科普,深受欢迎。护理团队高效组织保障活动。短短1个多小时,活动接待咨询200余人次,免费丙肝筛查69例,测量血压100余人次,发放健康资料200余份。活动提供了专业诊疗服务,有效提升了公众肝炎防治意识。医院感染科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推动全省肝炎防控网络建设,为消除肝炎危害、助力健康中国贡献力量,呼吁社会践行“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7月16日-19日,中华护理学会第22届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学术会议在南昌举行。护理部温绣蔺副主任率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理团队核心成员参会。乔莉娜主任护师担任大会学术主持。赵朋伟主管护师作《数字医学赋能“互联网+”造口管理的科普新场景》专题报告,引发高度关注,为互联网+护理应用提供新思路。李豹主管护师在辩论赛中担任反方辩手,并主持论文交流环节,充分展现思辨能力。团队投稿论文十余篇,涵盖多领域。吴静副护士长、康妙玲护理师等进行论文发言,王惠君主管护师等多篇论文入选壁报交流,分享创新成果获好评。会后,赵朋伟随专委会党支部赴上饶市人民医院义诊并作《造口周围腹壁形态与造口护理》讲座。

  7月30日下午,普外科与哈萨克斯坦医科大学KSPH在普外科会议室举行学术交流活动。哈萨克斯坦医科大学KSPH的Artykbayev Adilbek博士、普外科王曙逢副主任、教学部祁磊副部长、国际交流中心姚红梅副主任及相关医师、留学生参与活动。姚红梅副主任介绍了活动背景及Adilbek博士。学术环节由王曙逢副主任主持。Adilbek博士作了“腹腔镜阑尾切除技术提升”专题报告。祁磊副部长介绍了我院医学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交流环节,双方重点围绕住院医师培训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经验分享。与会者高度评价此次活动,并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学生联合培养项目,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合作,共同提升医疗人才培养质量。

  为丰富职工子女暑期生活,增强口腔健康意识,7月31日上午,院工会组织50名职工子女赴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科普馆,开展“萌趣牙医的奇幻旅程”主题研学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化身为“小小牙医”。聆听了专家生动有趣的科普讲座,近距离观摩了3D打印牙齿模型等前沿技术,参观了口腔科普教育基地,通过互动模型、视频等了解了口腔进化史和蛀牙形成过程,掌握了护齿技巧。本次活动采用“科普+体验+启蒙”模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实践,既满足了职工对高质量研学活动的需求,也有效拓展了孩子们视野。院工会将持续链接资源,服务职工,提升满意度。

  7月29日,东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尚东主任团队成功完成渭北地区首例全麻下内科胸腔镜检查,为78岁不明原因双侧胸腔积液的王奶奶明确了诊断,排除了恶性疾病。内科胸腔镜是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金标准”。该微创技术通过胸壁小孔置入镜头,直观探查胸膜腔并精准取材活检,适用于不明原因胸水、恶性胸水、脓胸等诊治。相比外科胸腔镜,内科胸腔镜优势显著:创伤小(1-2cm切口)、时间短(约30分钟)、恢复快。全麻方式大幅提升了患者舒适度与安全性,尤其适合焦虑或需复杂操作者。目前,东院区呼吸科已成熟掌握内科胸腔镜、支气管镜介入、经皮肺穿刺活检等先进技术,致力于提供优质诊疗服务。

搜索